微軟的Surface電腦、「多點感測」螢幕以及車用電腦

微軟的Surface電腦、「多點感測」螢幕以及車用電腦
文∕趙英傑

微軟最近發表了Surface Computer,這家從未生產過電腦主機的公司,一出手就令人印象深刻。

Surface的外觀就像一張桌子(微軟說是「咖啡桌」),沒有鍵盤和滑鼠,使用者直接和投射在桌子表面的內容互動。這張桌子的主要特色如下:

  • 桌面(螢幕)具備「多點感測(multi-touch)」功能,提供更自然的人機互動操作。
  • 桌面能透過物體的外型辨識它們,例如,把手機放在桌子上,Surface將能夠辨認出來,並且讓用戶存取該手機的資料。此外,Surface還可以讀取放在螢幕上的代號"domino(骨牌)"的標籤。這是指類似二維條碼,下達特殊指令給Surface電腦用的圖形符號。
  • 能透過無線通訊與其他裝置(如:手機、Zune播放器和數位相機)交換資料。

底下是美國Popular Machanics(大眾機械)雜誌的報導影片,這篇文章的第二頁有刊載Surface電腦的內部結構圖),此外,微軟本家的Channel 10也有相關的訪談影片:

Surface的核心是一台搭載Core 2 Duo處理器、2GB記憶體和256MB顯示卡的電腦,具備Wifi和藍芽無線通訊功能,未來可能還會安裝RFID或者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,讓任何接觸此機器的裝置都能和它溝通;作業系統是特別的Windows Vista版本。核心軟體和展現介面層,當然也是微軟自家的.Net框架和WPF。

Surface的螢幕是個1024 x 768像素的DLP背投影機,感測器模組包含射向螢幕的850奈米波長的LED模組,每當物體觸及螢幕時,桌子裡面的多組1280 x 960解析度的攝影機,就能讀取到反射的紅外線光,進而判讀手勢和辨別物體。

Surface電腦採用的技術統稱為Surface Computing(直譯為:表面運算),它代表「使用各種無線通訊協定、能讓機器讀取的特殊標籤,以及造型識別功能,順暢地融合真實與虛擬世界」。微軟的米蘭(Milan)小組將稱此概念為"blened reality(融合的真實)"。

根據Popular Machanics另一篇Multitouch Computing文章的報導,「多點感測」介面這項技術,由當時任職於多倫多大學(University of Toronto)的Bill Buxton先生在1984年率先發表。Bill Buxton目前擔任微軟的首席研究員(principal researcher),在他本人的網站上可以看到1980年代初期的研究成果影片。

如果嫌微軟的桌子太小了,那麼瞧瞧iBar這個多點感測介面的吧台:

去年,任職紐約大學的Jefferson Han研究員(應該是華人吧?)在加州舉辦的Technology, Entertainment, Design(科技、娛樂和設計,簡稱TED)研討會上展示的多點感測介面運算技術,讓眾人驚豔;蘋果電腦即將上市的iPhone手機,也採用了多點感測器介面,這項技術才受到廣泛的注目。底下是Jefferson的展示影片:

希望這項技術能快地推展到平板電腦(Tablet PC)、UMPC和PDA等其他攜帶裝置上。在這之前,想要把自己的愛車打造成「霹靂遊俠(Knight Rider)」影片中,具備人工智慧功能的「夥計」霹靂車一樣的讀者,不妨參考StreetDesck公司的車用電腦產品(執行Windows軟體)。

雖然它不具備多點感測螢幕,但它的「手勢」指令功能也不賴,例如,只要在螢幕上(或者類似trackpad的控制器上)由左向右一劃,就能播放下一首歌曲,在螢幕上畫個字母h,即可回到首頁(home)。畢竟,傳統的「實體」按鈕和圖形介面上的虛擬按鈕,都需要使用者「按一下某個位置」,因此在行車中,駕駛可能要把目光從前方移到音響面版才能操作。

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手勢,不僅方便而且讓行車更安全(只是在車上安裝這麼名貴的產品,車子可能不保)。

底下這個操作介面也很酷,不過感覺上,使用久了應該會覺得手臂酸疼吧?就像阿湯哥在電影「關鍵報告(Minority Report)」裡面,雙手要舉起來操作螢幕一樣…我猜想他們罹患五十肩的比例應該挺高的。

Posts created 467

9 thoughts on “微軟的Surface電腦、「多點感測」螢幕以及車用電腦

  1. 自動引用通知: PigTailLeo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s

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. Press ESC to cancel.

Back To Top